众调网
发起问卷
众调网

首页 >  吉利cma平台车型 > 一个高中生,20年的造车梦!---“永不服输的李书福”-吉利沃尔沃

一个高中生,20年的造车梦!---“永不服输的李书福”-吉利沃尔沃

  来源

高中生压力的来源

2010年3月,当吉利吞下沃尔沃时,很多人都在等着看笑话。

然而六年后,那些看笑话的人,恐怕都要失望了。2016年一季度,沃尔沃的业绩再次亮瞎人们的眼睛,全球销量突破12万辆,利润12亿元。而过去三年,沃尔沃的业绩连续大幅增长,彻底扭转了福特治下连年亏损的局面。

对于这样的逆袭,吉利创始人李书福早已习惯。在他早年的创业生涯中,曾经数次闯入民营企业的禁区,承受着很多人的嘲笑和斥责,但他毫不气馁,把每一次挫折化作动力,最终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1】我只能干实业

李书福1963年出生在浙江台州。高中毕业后,他没有继续上学,而是选择创业,找父亲要了120元买来海鸥相机,走街串巷给人照相。半年后,他赚到了1000元。

用这笔钱,他开了一家照相馆。为了省钱,他自己动手组装,甚至连反光罩都是找人敲的。后来,他发现可以从废弃物中分离出金银,干脆关了照相馆,专门做这个买卖。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做冰箱配件很赚钱,于是与人合伙,成立了冰箱配件厂。两年后,在掌握了关键零部件蒸发器的技术后,他又组建了北极花冰箱厂,效益很好,不久销售额就做到了四五千万。

然而好景不长,1989年国家开始对冰箱进行定点生产,北极花没进入名单。李书福一狠心,把设备、厂房等给了当地政府,自己则南下到深圳去进修。

上学期间,李书福发现一种装潢材料很好卖,随即返回台州,创办了装潢材料厂。刚开始生产镁铝曲板,后来又生产铝塑板。结果大获成功,给李书福带来巨大的回报。

创业初期,李书福像很多私营老板一样,在利润的驱动下,抑制不住扩张的冲动,四处出击,尝试了很多行业。直到有一天,他栽在了房地产上。

1992年,海南房地产热,李书福带上几千万去炒楼,结果接到了最后一棒,血本无归。这件事给了他很大的教训,事后他总结道:我只能干实业!

【2】萌生了造车的念头

李书福从小喜欢车,他们兄弟四人的床下,全是泥巴做的汽车。在深圳求学期间,他花6万元买了一辆中华牌汽车。后来,他拆开发现,里面也没什么太复杂的东西。

于是,他萌生了造车的念头。但彼时,汽车业还没对民营资本开放,连造摩托车都要许可证。李书福不得已,只好找一家国有摩托车厂合作,用对方的许可证来生产,然后每辆车给对方支付一定的费用。

刚开始,做的是跨式摩托车,销量并不好。这时,一次意外事故发生了。

有一次,公司让一员工去买五金件。该员工借来一辆台湾产踏板摩托车,结果在路上发生意外,和一辆军车迎面相撞,幸亏他及时跳车,人没事,但摩托车却毁了。事后,李书福兄弟在查看车辆受损程度时,发现踏板摩托车其实很简单,自己也能造。

当时,踏板车在国内没人做,进口车又非常贵。李书福发现了商机,他花一年多时间把踏板摩托车造了出来,结果在市场上卖疯了。

眼看销量暴涨,合作方提高了要价,李书福转而收购了临海一家摩托车厂,开始独立生产。1996年5月,吉利集团成立,李书福希望自己的事业能够大吉大利。而事实上,他的摩托车也确实做得很顺利,1998年销售35万辆,不但占领了国内市场,还远销国外。

【3】就要造这种奔驰车

铝塑板和摩托车很成功,但李书福心中一直有个造车梦。当他提出这个想法时,在内部遭到强烈反对。不过,董事会最终还是同意先投一笔钱试试看,不行就撤。

1996年6月,李书福把刚毕业的安聪慧叫到身边,指着一张图纸对他说:“你去临海造一个摩托车厂吧。”但其实,李书福真正的目的是建一个汽车生产基地。

一个月后,在办事的路上,李书福突然对安聪慧说:“那块地我们要用来造车。”

“是那种车吗?”安聪慧很惊讶,指着车窗外的一辆皮卡问。

“不,就要造这种奔驰车!”李书福看着对方,拍了拍车内的座椅说。

“我们审批的不是摩托车厂吗?”安聪慧惊呆了。

“如果我们说是汽车,能被批下来吗?这是一个秘密。”李书福狡黠一笑。

就在基地秘密建设的同时,李书福开始了造车运动。他买来几辆奔驰车,又从一汽弄来红旗的底盘、发动机等主要部件。然后,用玻璃钢敲打出外壳,将它们组装起来。后来有人问:谁是吉利最早的设计师?得到的答复是钣金工!

一年后,吉利正式宣布投资5亿元,进军汽车业。消息传开后,引来很多人嘲笑。在他们看来,汽车行业属于国企垄断,一个毫无造车经验的民营企业也想来插一杠子,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李书福回应道:造汽车没什么难的,不就是四个轮子加一个沙发吗?

【4】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

除了人们的质疑,李书福还面临一个更棘手的问题:吉利需要一张许可证!

造车之初,李书福就四处走动,争取汽车生产许可证。他先找到当地经委,得到的答复是不可能;之后又找到省机械厅,厅长说:你好大的胆,造轿车是国家严格限制的;李书福不服气,又跑到国家机械部,得到的答复同样是不可能。

四处碰壁后,李书福打起了曲线救国的主意。在一次闲聊中,他了解到四川德阳有一家濒临破产的国有汽车厂,当即投入1400万将其收购。但对方只能生产微型客车,因此接下来几年,吉利只能打政策擦边球,生产两厢车。

1998年8月8日,吉利第一辆车豪情下线。李书福发出700多张邀请函,办了100桌酒席,但当时吉利还是黑户口,几乎没有嘉宾敢来捧场。

下线当天,李书福穿着西装,打上领带,等候嘉宾到来。8点,9点,……直到10点仍不见人来。李书福心如刀割。

“开始!”他实在等不及了,大声喊道。就在这时,一个声音响起:“书福,我来了!”李书福转身一看,原来是副省长叶荣宝。那一刻,他热泪盈眶。

豪情下线后,李书福继续为吉利奔走,他在媒体和公众面前,为私营企业摇旗呐喊。1999年,时任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视察吉利时,李书福动情地说:请国家允许民营企业尝试,允许民营企业家做轿车梦……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

2002年11月初,在中国入世前夕,吉利终于如愿拿到了轿车的许可证。

【5】8亿学费都交了,放弃太可惜

吉利刚生产汽车时,用的是天津一家公司的发动机。后来,销量上来后,对方突然要求涨价。安聪慧奉命到天津跟对方谈判,一连七天,吉利的工厂不得不停工。这件事让李书福意识到,吉利要想做大,就必须掌握核心技术。

此后,吉利下决心搞研发。他们一边从天津购买发动机备用,一边努力钻研。经过一年的苦苦支撑,终于有了自己的发动机,并开始批量生产。

除了发动机,变速箱也是核心部件。2000年,国家投资8亿元,组织上汽、天汽研发自动变速箱。两年后,钱花光了,还是没研发出来,最终放弃了。

李书福心想,8亿学费都交了,放弃太可惜。于是,他从天津齿轮箱厂挖来徐柄宽,后者也是当年自动变速箱攻关团队的专家。

“自动变速箱能不能继续搞成?”李书福问。

“可能性是有的,最多百分之五十。”徐柄宽说。

“如果在吉利干,要花多少钱?”他接着问。

“1500万到2000万!”徐柄宽答道。

李书福盘算了一下,觉得可以接受。于是,他请徐柄宽到吉利成立变速箱公司,同时从日本和德国买来精密机床和加工中心,开始了研制工作。

2005年,三速自动变速箱研发成功,装在了新车自由舰上。

找到感觉的吉利,继续在研发路上前进。2008年,吉利在全球率先推出爆胎监测与安全控制系统(bmbs),引起世界汽车技术的一场飓风,为中国汽车业赢得了荣誉。

【6】破釜沉舟,向高端挺进

吉利汽车一开始定位在廉价车上。李书福曾公开讲,轿车进入中国家庭,价格应该在3万到5万元。当他找机械部领导汇报时,对方说:那行吧,你去幻想吧!

当时的车市,一辆桑塔纳售价20万,便宜的夏利也要9万。李书福的这个定价区间无异于掀起一场血雨腥风!大多数人不相信吉利能造出这样便宜的车。

1998年,吉利豪情上市,售价仅为5.8万元。尽管价格低廉,但鲜有人问津,两年只卖出去几千辆,有人戏言,开吉利车要有不怕死的精神。

之后,夏利和奥拓顶不住了,也开始降价。这时消费者才明白,四五万的车质量也是有保障的。很快,市场便被引爆,吉利汽车的销量出现井喷。

2004年两会期间,李书福作报告时指出,吉利可把价格降到2万元以下。温总理听了摇摇头说,汽车工业的发展关键在于高精度的机床、发动机和变速箱。

显然,温总理并不支持他的想法。随后两年,市场也向他敲响了警钟。李书福发现,随着钢材、零部件涨价,吉利汽车慢慢不赚钱了。

他意识到,吉利必须向高端转型。当他在内部提出这一想法时,遭到了强烈反弹,因为他们不知道吉利车不便宜了,还怎么卖。这是一场胜算渺茫的冒险。

但李书福心意已决,他不断做人们的工作,同时推平厂房,扔掉旧的设备和模具,并从日本、瑞典和韩国引进全套的现代化设备,生产更高端的车型。

转型初期很痛苦,吉利宣布涨价后,月销量大幅下滑,从3万辆猛跌至五六千辆。但随着自由舰、金刚、远景,逐渐取代豪情、美日、优利欧,销量开始逐渐回升。

【7】穷小子娶下欧洲公主

由于起步晚、基础差,国产车长期得不到人们的信任。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李书福将目光投向国外,他决定通过收购来获得技术和品牌。

2006年,吉利出资英国锰铜公司,2009年又收购全球第二大独立变速器公司dsi。但李书福最中意的还是沃尔沃,早在2002年他就语出惊人,要把沃尔沃买下来。

沃尔沃是全球四大豪车之一,有近70年历史,而当时的吉利刚拿到汽车目录,准备生产轿车。李书福的梦想似乎遥不可及。

然而2007年的金融危机,给了李书福千载难逢的机会。在巨额亏损下,福特新任ceo穆拉利推出“一个福特”战略,陆续出售路虎、捷豹等子品牌。

李书福看准机会,果断出手。他先去了一趟英国,争取到汇丰银行的支持,之后前往美国,拜访福特公司高层。但对方并不感兴趣。

尽管碰了一鼻子灰,李书福并不死心。他先后两次跑到底特律参加车展,找机会跟福特首席财务官喝咖啡,希望收购沃尔沃。但对方告诉他:我们一年的销售额1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000多亿元。言下之意,吉利太小,还不够格。

李书福不放弃,依旧软破硬泡。一来二去,对方记住了这个执著的中国人。后来,当福特下决心出售沃尔沃时,把吉利列为优先竞购者。

为了说服对方,李书福聘请罗斯柴尔德、德勤、富尔德等机构,组成200多人的谈判团队,展开了艰苦卓绝的谈判。据说,光是双方准备的资料就重达几十公斤,吉利的谈判成员经常往返于国内和欧洲,有时早上醒来都不知道身处何处。

经过不懈的努力,2010年3月28日,吉利终于在瑞典哥德堡拿下沃尔沃,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拥有豪车品牌的人,一举改写了历史。

【8】放虎归山,让它恢复野性

吉利收购沃尔沃,一直伴随着争议和质疑。大多数人不相信吉利的实力。

早在谈判期间,沃尔沃的工会代表就质问李书福:能不能用三个字来解释,吉利凭什么比别人做得更好?与会的福特高层很紧张,赶紧出来解围:这怎么可能?没想到李书福平静地回答:“可以。iloveyou!”全场响起一片掌声。

收购完成后,人们担心吉利无法融合沃尔沃。毕竟自1999年被福特收购后,沃尔沃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而早前上汽收购韩国双龙的失败也是前车之鉴。

但李书福似乎很有信心,他发誓用两年时间让沃尔沃盈利。他还分析说,沃尔沃之所以亏损,原因是规模小,研发投入大,导致单位成本很高。只要将规模做上去,就能盈利。

怎样把规模做上去呢?李书福的办法是充分放权。福特收购沃尔沃后,派了一两百人过去,以至很多中高层都是美国人,影响了对方员工的积极性。

与之相反,吉利对沃尔沃实行港人治港式的管理。对此,李书福解释道,沃尔沃就像一只困在笼子里的老虎,吉利要做的就是放虎归山,恢复它的野性。

“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李书福表示,两者是兄弟不是父子,未来的方向是像大众和奥迪那样。同时,双方要通过联合研发、联合采购来发挥协同效应。

事实证明,李书福的这一策略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沃尔沃的技术支持下,吉利短短几年间,造车水平大幅提升,先后推出帝豪、博瑞、博越等多款令人惊艳的汽车;与此同时,沃尔沃在全球尤其是中国的销量大幅增长,一举摆脱了福特治下的颓势。

【9】造每个人的精品车

随着汽车市场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80后成为市场的主力军,他们比以往更加追求科技、品质和个性。李书福意识到,吉利必须进行主动性的战略调整。

在这个背景下,2014年底吉利发布了全新的品牌使命——造每个人的精品车。这是自2007年向高端转型后,吉利做出的又一次重大转型。

当晚的发布会在水立方进行,同时推出的还有吉利全新的战略旗舰车型博瑞。该车由沃尔沃元老彼得?霍布里设计,兼顾国际设计潮流和中国古典审美,推出后广受好评,拿奖拿到手软,成为自主品牌中高级车的一大奇迹。

2016年3月,继博瑞之后,吉利又推出博越,从而开启了吉利suv元年。作为suv市场的后来者,吉利对博越寄予了厚望,而博越也不负众望,不仅叫好而且叫座。

目前,吉利已针对细分市场,清晰规划出kc、fe、cma三个平台,其中fe平台生产帝豪、远景等a级车,kc平台生产博瑞等b级车,cma平台则是吉利和沃尔沃共同开发的平台,独立于吉利品牌,将打造a级、b级和suv等多种车型。

展望未来,李书福认为未来十年,汽车将向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发展。这对吉利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吉利必须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增强应对市场的灵活性。“我的大量时间都在研究世界,看看这个世界怎么变,这是第一重要的。”他说。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李书福:消费者对沃尔沃理念理解不深
今后,吉利汽车与沃尔沃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化,5月18日,沃尔沃汽车推出全新CMA豪华紧凑型整车平台架构,该平台将共享给吉利汽车。 李书福称,CMA是一个基础架构模块,其开发...
尽管在收购沃尔沃之后
车市扫描
2月26日,比亚迪新款F3节能版上市,新车共推5款车型,售价区间为5.19万-7.29万元...4. 吉利、沃尔沃共用CMA平台? 日前,沃尔沃CEOHakanSamuelsson透露了关于吉利与沃...
热门1.8l排量车市扫描
一个高中生,20年的造车梦!---“永不服输的李书福”-吉利沃尔沃
CMA三个平台,其中FE平台生产帝豪、远景等A级车,KC平台生产博瑞等B级车,CMA平台则是吉利和沃尔沃共同开发的平台,独立于吉利品牌,将打造A级、B级和SUV等多种车型。...
高中生压力的来源
为您推荐
众调网 众调网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