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调网
发起问卷
众调网

首页 >  吉利汽车 > 长城与吉利的比较分析

长城与吉利的比较分析

  作者

长城/长安/吉利产品质量及服务对比分析

经过20年的发展,自主品牌汽车终于在国内汽车市场占稳了脚跟,在低端市场占据了40%以上的市场,出现了奇瑞、长城、华晨、吉利、比亚迪一批骨干企业,但形势不容乐观,11年之后,中国车市停止了高速增长时代,外资品牌通过推出低端车型,建立合资自主品牌,不断抢占属于自主品牌的低端市场,近两年来,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长城和吉利作为自主品牌主力军,有很多的共同之处,但也有很多不同。我曾在这两家企业任职,所以把他们放到一起做一个横向比较。

在这里主要分析下两家企业的不同之处,以及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2011年,长城汽车和吉利汽车的销量和销售额差不多,但利润却差距巨大,长城盈利20多亿,而吉利却只有几亿,长城的增长速度和盈利能力都远远好于吉利。下面成几个方面分析两家企业的不同之处。

一、发展史

长城汽车是由一家做汽车改装业务的集体企业改制而来,因90年代国家汽车产业政策变化,转为制造皮卡。经过几年奋斗,成为中国皮卡业老大。由于质量过硬,价格低廉,赢得了市场和口碑。但皮卡主要市场是工程领域,市场有限,难以做大,20世纪初,长城敏锐的看到suv市场的空白和发展前景,02年便进入了suv领域,先是赛弗,再是赛影、赛铃,最后到哈弗,技术日趋成熟,稳稳占据了国内suv第一的位置。07年推出首款家轿,之后连续推出了绚丽、腾翼等系列,凭借高性价比,迅速打开了市场。目前已形成皮卡、suv、家轿三大品类。二十年来,长城汽车一直专注在汽车领域稳扎稳打,铸就了今天的品牌和口碑。

再看吉利,吉利是以建材起家,后贴牌生产踏板摩托车。同样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造车,但由于政策限制,从第一辆车下线到取得准生证,用了三年时间,相当艰辛。靠三四万的低价慢慢占据了部分市场。除了造车,吉利还投资教育,兴办大学,还搞过足球,涉足过广告媒体。后退出足球和广告业,专注于教育和汽车。10年出人意料的收购沃尔沃而名声大噪。

从发展史来看,长城比吉利更加单纯和专注,这也许是长城质量和口碑好过吉利的原因。

二、研发模式

研发是自主企业的软肋,长城汽车通过和设计公司合作,弥补自己的研发不足,自己专注于制造环节。第一款轿车精灵就是和同济同捷合作开发,后又引入了荣创和凯瑞两家设计公司。为了更好的沟通协调,设计公司的工作全部在企业内完成。全新车型的设计开发交给设计公司,自己做试验验证和试制;量产车的小改款和质量改进由自己来做。这种和设计公司合作的研发模式,提高了研发速度,降低了开发成本。

吉利则采取了完全自主开发的方式,引进人才,积累技术,不断建立自己的研发能力。经过十年努力,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研发体系和人才队伍。近两年又通过国际并购极大的增强了在核心技术方面的实力。长远来看,赢得了技术竞争的先机。但也使得成本高昂,出新产品缓慢,虽然看似产品很多,但平台并无区别,产品线单一。

三、制造模式

制造模式方面长城和吉利也有所不同:长城汽车是不断提高产品自产率,除了车身、发动机、变速器、车桥等核心部件外自己生产外,成立了很多零部件企业,包括车灯、空调、线束、座椅、橡胶件、塑料件都尽可能的自己生产,大大提高了成本控制能力。而吉利是高技术含量的核心部件自己生产,其他全由供应商提供,无疑提高了成本。

四、产品结构

长城汽车由皮卡起家,再到suv,最后到家轿,不断丰富自己的产品线,每一款产品都精准的把握市场,不重复。其间也曾搞过大客车,后果断放弃。长城也不是每一款产品都成功,精灵、酷熊、凌傲都不成功,销量极少,生命短暂,但他并没完全抛弃,而是通过改型归到suv系列里,成为家用suv的补充,既丰富了产品线,又和哈弗h系列产品不重叠。家轿领域自滕翼c30一举成功后,又推出高一级的c50,凭借出色的造型,精致的做工,高档的配置和低廉的价格,迅速打开了其b级车的市场。

在看吉利,从老三样美日、豪情、优利欧到新三样金刚、远景、自由舰,再到后来的英伦、全球鹰、帝豪分品牌战略,卖座不卖座的总共也有二十多款车,但都集中在低端家轿领域,产品虽外观各不相同,但很多基于同一平台打造,并没鲜明的品牌个性,市场定位界限不明朗,且价格重叠严重,这势必造成产品的内部竞争,不能有效的扩大客户群。这使得吉利在市场进入低迷期后,增速缓慢。

显然吉利高层已意识到了产品结构不合理,市场定位不清晰,多品牌共用同一平台的弊端。在首款suv的产品研发中,本来是打算同时推出帝豪和全球鹰两个品牌,产品外观几乎相同,后取消帝豪首款suv,只推出定位低端全球鹰suv车型。待赢得市场后,再推出高端的帝豪品牌suv。这样做显然是明智的,希望吉利能尽快调整产品结构,丰富产品线,进入更多细分市场。不断塑造三大品牌各自的品牌形象,唯有如此,才能走得稳健。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长城与吉利的比较分析
经过20年的发展,自主品牌汽车终于在国内汽车市场占稳了脚跟,在低端市场占据了40%以上的市场,出现了奇瑞、长城、华晨、吉利、比亚迪一批骨干企业,但形势不容乐观,11...
长城/长安/吉利产品质量及服务对比分析
一个日本人眼中的中国汽车(涉及吉利汽车)
编者按:牧野茂雄先生是我们杂志的老朋友了,他是最早来华关注中国车展的日本汽车记者。一位日本友人,每年都不远千里来到中国,参加京、沪两地车展,十几年...
活力潮男眼中的吉利博瑞
外媒对吉利博瑞是如何评价的?
散粉思考者常看国外的汽车报道和资料, 发现还没有哪辆国产轿车像吉利博瑞那样被外媒如此多地报道和关注的。究其原因,吉利博瑞的品质让西方感到中国不仅能造轿车,而...
外媒对吉利博瑞是如何评价的?
从标志的演变看吉利的腾飞
正是这批痴心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天天向苍穹倾述,夜夜同明月相约,从1998年第一辆吉利豪情下线到2001年,吉利汽车销量已突破万辆大关。同年第一辆吉利美日汽车也...
远景见证吉利二次腾飞
让世界充满吉利——吉利汽车的海外战略
沙特经销商当即决定与这辆车的生产厂家——中国吉利汽车合作。 让人不无联想的是,吉利的中文名字意思就是“吉祥顺利”。 “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一场意外车祸成就...
吉利集团副总裁刘金良:战略转型初见成效
新车评曾昭庆:中国汽车自主品牌谁活明白了?浅谈长安吉
吉利汽车 新车评曾昭庆:中国汽车自主品牌谁活明白了?浅谈长安吉利奇瑞长城传祺品牌现状与发展趋势(有见地) 吉利其实整体的发展思路和长安有点类似,他们也很早就意识到...
新车评曾昭庆:中国汽车自主品牌谁活明白了?
《战略对决》:2.吉利低成本竞争阶段(1997年-2006年)
2005年6月17日,投资3.5亿元的吉利汽车研究院新院落成,吉利汽车研究院在不断的学习和创新中培养和锻炼了一支高素质的研发队伍,开发出了一款又一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
解读吉利汽车未来六年发展战略根基
为您推荐
众调网 众调网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