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P2P平台风生水起之时询问行业的春天,这看起来非常不协调。但事实上,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出问题的平台数也在加速增加。2015年仅仅3个半月时间,就出现了147家跑路、倒闭或提现困难的平台,占2014年问题平台总量的54%。
P2P的确处在让猪都能起飞的风口上。在今年“两会”上,总理强调了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成员,P2P平台的力量和生机显而易见。然而仅有风,或者说阵风,还不能保证P2P平台的春天。虽有政府支持,但P2P的定位和监管还没有确定。不管怎样,牵涉到金融活动的P2P必然有风险。在这一点上,绝大多数平台已经意识到,有没有能力建立一个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是能不能拥有春天的必要条件。华尔街有一句话,最好的赚钱方法就是不亏钱,对P2P来说,拥有春天的最好方法就是有效的风控体系。多家P2P平台不惜重金从银行挖来风控管理人员,然而效果并不明显。包括陆金所、红岭创投等P2P老兵已经出现了上亿的坏账项目。根据陆金所自己的报告,其坏账率超过5%。而最近陆金所为融资上市而放弃P2P业务的传闻也体现出其巨大风险。换句话说,虽然耗费巨大,不少P2P平台还没能建立一个优于银行的风控体系。依赖担保、抵押这些被动的模式仍然是国内P2P风控的最主要途经。
在西方,信用风险评估教程强调借款者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其中,还款能力主要是基于资产负债率和收入来源。如果借款者有还款意愿,又有还款能力,那么就不存在信用风险。但在国内,这远远不够,原因在于国内缺乏完善的征信环境。举例来说,一个借款者在不同小贷公司或P2P平台进行的借款信息并没有被完全披露,征信中心数据也没有反映这些负债情况;再比如,为达到借款目的而事先对银行流水进行造假的行为等也难以鉴别。因此,在国内仅凭借负债率无法准确判断借款者的还款能力。西方通过信用风险评估做无抵押物、无担保的信用贷(这也是LendingC lub、Prosper等P2P平台的模式),在国内还难以达到。我们所看到的阿里小贷、银行信用贷都不是类似西方国家的严格意义上的信用贷款。
为强调风控能力,国内大多数P2P平台采用O2O模式,进行线上融资,线下尽调、审核相结合。然而,这意味着线下团队的维护,直接造成运营成本上升。LendingC lub与传统银行相比的优势之一在于运营成本,因为其所有借款审核可以完全通过线上来进行。但这个成本(包括时间、资金)优势目前在国内难以实现。
因此,虽然在采用新技术上P2P有比庞大的银行恐龙更灵活的步伐,但在对借款者还款意愿的控制方面,P2P平台是远远逊色的。如果看银行的贷款条件就会发现,绝大多数贷款是高门槛,需抵押。对于信用贷,大多数银行也需抵押,或者利用信用额度的消减来控制借款者违约可能。但即便如此,根据银监会数据,截至2014年末,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均不良贷款率达到1.64%,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达到1.29%,均高于2013年水平。因此,即便完全采用银行风控技术,但由于缺乏对借款者还款信息的控制,P2P坏账比例只能更高。所以说,P2P平台的风控模式不能照搬银行。照搬必死。
P2P平台风控必须有创新。小微企业虽然被排斥在银行贷款之外,但并不是说没有增强风控的可能。比如,可不可以立足于企业的实际交易信息来加强对借款者的风险评估和控制?这就需要理解客户需求,懂得市场变化,切入借款企业的物流、现金流供应端,将企业生产经营直接融于风控过程。随着P2P的发展,一些平台,比如铺贷所与商业地产商的合作为商业活动中直接相关的商铺进行融资;道口贷为清华毕业生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供应商进行融资服务等应运而生。与对单个企业实体的融资不同,这些平台是基于核心企业的营运活动之上,切入企业的供应链交易之中,实际上是参与了企业的物流和资金流动管理,不但获得了更加准确的企业经营数据,而且对数据的时效性上有更强的把控,对客户的还款能力和意愿了解得比较充分,由此增加了平台对企业贷款的风险信用评估,把孤零的风控流程变成了丰满的整体系统。
这种专注于供应链,为供应链上下的相关企业进行融资服务的平台,虽然是将传统企业运营与互联网联系起来的一套创新融资和风控增强方法,但也面临平台规模扩大的问题,一旦跨越供应链向外拓展则丢掉了最主要的优势,或者核心企业因为自身利益而为关联企业商业活动提供虚假信息时,也存在放贷风险。从这种意义上来说,P2P风控还需要不断增加其他创新手段。铺贷所开创的借款者相互保险机制、融资产品优先劣后机制值得关注。总之,增加其它纬度的相关信息,进行风控模式的改革非常重要。
P2P平台的春天在于创新,特别是产品设计。能否运用金融知识为实体经济设计出有吸引力的产品,并将风控融在其中是关键。以美国通用电气(GE)为例,其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期间受到很大冲击。为扩大销售,1932年通用电器成立了GE信用公司(现在的GE资本),其主要目的是为消费者提供资金购买GE商品。到目前,GE资本已经是GE集团下最大的部门,创造集团近40%的净利润,为集团其他部门的中小客户企业量体裁衣提供不同模式的金融产品。在产融结合方面,G E创造了一个值得学习的案例。P2P平台虽然在资金来源、创新年代等方面与G E有所不同,但金融服务的实质并没有改变。
反观国内,近来股市形势喜人,吸引了大批投资者。为配合国内喜欢加杠杆的赌性,一批为股票配资的P2P应运而生,其融资杠杆可以高达5倍(借款人以10万元自有资金可融资50万)或更高。由此,原本小范围低频率的投资风险通过互联网被瞬间放大。这种空中楼阁,与实体经济没有联系的所谓金融创新没有前途。要建立有生机的P2P平台,就必须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否则没有春天。
总之,P2P平台正处在一个政策面宽松的创业时代,的确是在风口之上,但仍是弱势群体。要迎来春天,还需与实体经济紧密合作,在金融产品设计、风险控制上因地制宜做出更多创新。仅仅模仿银行或照搬他国经验没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