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海文广集团(SMG)和阿里巴巴集团在沪举行签约仪式,联合宣布将共同把SMG旗下的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型数字化财经媒体与信息服务集团。阿里巴巴将投资12亿元人民币参股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
SMG携手阿里巴巴共挖商业大数据金矿
商业数据服务领域蕴藏的巨大金矿及其社会价值,让国内最大的财经媒体集团第一财经,与全球最大的商家数据公司阿里巴巴走到了一起。
6月4日,中国领先的传媒集团——上海文广集团(SMG)和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在沪宣布,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传媒与大数据领域的资源优势,共同将SMG旗下的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下称“第一财经”),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型数字化财经媒体与信息服务集团。双方当天就此举行签约仪式。
据透露,阿里巴巴将投资12亿元人民币参股第一财经,与第一财经共同开拓市场潜力巨大的数据服务领域。此举将有力提升中国数据服务市场的能级,并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作为双方合作的第一步,第一财经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成立,投研资讯产品体系建设、财经数据移动终端研发、互联网金融智库组建等各项业务都在积极推进之中。
中国经济正进入转型升级的“新常态”。而在这一过程中,如何运用新兴的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持产业升级,创新发展模式,是从政府决策部门到产业界都极度关注的话题。当前,以控制为出发点的IT时代正在走向以激活生产力为目的的DT(datatechnology数据技术)时代。这不仅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思想意识的巨大变革。“人类正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大数据是未来商业社会的基础设施,驱动着商业的变革。
目前,阿里巴巴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商业数据公司,在电商、金融、物流、健康、文化等领域积累了庞大的数据,但这些数据目前大多数仍停留在阿里体系内流动。数据流通才能发挥价值,只有建构数据分享的机制和产品,提升数据使用效率,使数据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和生活,才能真正使社会在数据时代全面均衡地发展,提升各类商业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而SMG旗下的第一财经,作为中国最具实力的专业化财经媒体集团,多年来对商业趋势有着系统性、全局性的观察。此次双方的合作将成为数据社会化构建的重要一步。第一财经将在阿里巴巴的商业大数据和其他商业数据来源的基础上,依据自身强大的专业分析和整合能力,以大数据的媒体化、资讯化、定制化应用为契机,一方面拓展财经媒体业务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一方面积极探索大数据商用的路径,实现在DT时代的新媒体变革。
实际上,目前双方已在多个领域开展了实质性合作。比如,基于拥有数亿用户的支付宝,第一财经已成为其股票行情系统的资讯服务商;第一财经财富管理资讯很快也将登陆手机淘宝;立足于数据的DT财经移动终端正在全力研发中,预计今年8月上线;通过对阿里巴巴部分电商大数据的整合挖掘,双方将在本月联合发布国内第一份《中国消费大数据报告》;汇聚行业精英和专家的互联网金融智库也将于近期成立。
此外,双方还将广泛采集全市场的多元数据,打造中国独一无二的高品质商业大数据服务平台,推出数据库、指数、数据资讯、研究报告等多种形态的产品,以提升政策制定、学术研究、商业决策、投资参考、消费引导等全社会各领域的数据化服务水平。
代表商业新未来的“数据+”时代,大幕已经开启。
黎瑞刚:和阿里巴巴实现一次数据跨越
此次签约仪式进行到最后,黎瑞刚和马云在台上指尖相对,以庆贺双方合作达成,台下的相机和手机快门在人群的欢笑中咔嚓咔嚓地响个不停,“指尖照片”迅速在微信朋友圈中刷屏。对于黎瑞刚来说,和阿里的这次合作,圆了一个多年来的梦想。
“去年夏天我和马总一次思想碰撞的火花,在短短不到一年的今天结出果实,我感到非常高兴。”黎瑞刚说,去年7月,他和马云曾就合作事宜一拍即合,但当时的思路比较发散,感觉有太多可以合作的点去尝试,这一度让他感到兴奋。
直到去年11月9日,双方在上视大楼的31层初步敲定了战略合作中的一些核心问题,有了今天合作框架的雏形。今年3月,合作框架协议确定。双方的执行团队在历次的沟通中表现出高效率。
“之前我在美国的时候看到了彭博、路透、道琼斯,突然觉得中国的经济发展应该也有这样的媒体存在。”黎瑞刚感慨说,12年前,也是与今天被聚光灯和媒体摄像机包围的相同场景中,第一财经正式创立,当时是国内第一次用商业品牌去命名一家财经电视和广播媒体。随后,《第一财经日报》、《第一财经周刊》相继创刊,品牌在旗下各媒体形态聚合力的推动下不断壮大。
但在黎瑞刚看来,财经新闻离不开数据,数据是财经报道的基石,此前第一财经也曾尝试和道琼斯合作推出指数服务,也成立了财经研究院,但他感到,这个转型过程需要更多依赖于技术、数据的储备和专业的团队,而这些是阿里巴巴的优势。
以内容见长的第一财经,在这些方面是力所不能及的,尽管可以做出出色的原创的权威的品牌报道来。“往往有梦想的人能碰到一起,碰出火花,而且达成伟大的创意。”黎瑞刚说,第一财经要在数据上有所突破,阿里巴巴平台是一个拥有大量交易数据、支付数据、物流数据的数据库资源,牵手阿里巴巴将为这次“数据的跨越”助力。
对于正处于转型中的传统财经媒体来说,App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形式并不能说是完全意义上的成功转型,而介入数据挖掘、创造数据背后的商业价值,将是一次新媒体全新形态的探索。
马云把同第一财经的合作、不断拓展业务布局领域看作是时代赋予的使命。黎瑞刚称,这也契合了当年创办《第一财经日报》时定下的“对时代负责,为社会服务”的宗旨。
他在接受媒体现场采访时说,第一财经从最初创办时就想为客户提供最权威、最全面的资讯和服务,多年来搭建了跨媒体的财经平台,和数据的结合是一次新的跨越,期待此次与阿里巴巴合作能让第一财经的报道和服务更上一个层次,同时在内容、服务、终端、渠道上实现新的跨越。
马云:数据只向信赖的合作伙伴开放
“昨天我们刚在公司内部做了决定,以前我们对(阿里的)数据是开放的,现在决定数据原则上不开放,我们只跟信任的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未来。”6月4日下午,马云在SMG上视大厦9楼的签约现场说,不开放的原因是目前数据安全和隐私保障还不健全。
此次签约的双方,第一财经和淘宝网均成立于2003年(阿里成立于1999年),且在12年发展中经历了相似的路径。马云认为,阿里与一财共同挖掘大数据的价值,本身是在一种时代使命感下参与对未来行业的改造,是在履行大企业与优秀媒体所肩负的责任。
从1999年B2B业务诞生至今,16年的发展让阿里巴巴在电商、金融、物流、健康、文化领域积累了庞大的数据,也让其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商业数据公司。马云认为,这些数据是属于全社会的资产,应该充分发挥它的价值,但当前国内的大数据应用环境又让他在数据开放问题上陷入了矛盾的心理。
“如果说信息是昨天的一种权利,那数据就是今天的资源和责任。”在马云看来,阿里不向社会开放自身大数据的原因是,目前数据安全和隐私的保障体系尚未健全,因此阿里选择通过优秀的媒体和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数据产品,让这些数据在帮助国家做宏观经济决策,帮助小企业生存发展,特别是帮助金融从业者和消费者的过程中发挥价值。
眼下正在经历的从IT向DT(数据技术)转型的全球互联网浪潮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很多当年代表最前沿生产力的科技公司慢慢变成了传统互联网公司。“世界上很少有互联网公司活好3年,活过5年、8年的互联网企业非常少。”马云认为,企业活好的一个原则是,小企业遵守规则,大企业肩负责任,让自己参与到未来行业改造的使命中去。
近日,逍遥子(张勇)在首次以阿里巴巴集团新任CEO的身份对外亮相时说,希望在未来三五年里,阿里能在目前的电商和金融两个平台之外,诞生更多平台,其中菜鸟物流、阿里云,甚至包括未来的阿里健康等,都被纳入这个想象空间中。
如今阿里已经很难被视为一家电商公司,其涉足的领域十分庞杂。据不完全统计,阿里已至少与30家A股上市公司展开合作。“我们的布局并不是因为我们贪婪。”在马云眼中,阿里是在顺应时代赋予的使命,参与到改造未来各行业形态的进程中。
“如果互联网企业只把上网看作是看看新闻,就是玩玩游戏,就是购购物,就是聊聊天,这些互联网公司很快就会变成传统互联网公司,陷入焦虑。”马云说,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只有参与对传统行业的改造,互联网才能活得长久。
当天签约现场,阿里方面包括集团首席市场官王帅、蚂蚁金服首席运营官井贤栋、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蚂蚁金服金融事业部总经理袁雷鸣、阿里数据技术产品部负责人车品觉、阿里投资总经理张鸿平等,以及优酷土豆、UC、高德等阿里系伙伴同时出场。王帅笑称,好像只有在马云来开会时才能聚齐这么多业务线的负责人。
不难看出,阿里巴巴参与此次合作拿出的是集团旗下多条业务线的打包资源。在目前双方已经或即将推出的合作产品或服务,是一个包括股票行情、财务管理资讯、财经移动终端、商业数据报告、互联网金融智库、指数、大数据服务平台等在内的一揽子数据成品。
阿里副总裁、阿里数据技术产品部负责人车品觉近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称,从数据中找出过去的规律,再用规律猜测未来的可能方向,是大数据的核心。与几年前相比,现在企业能够意识到大数据的价值,但海量数据存放在服务器上,很多企业看不到哪些才是有用的数据,找不到路径如何从中提炼出有关联的、能对趋势产生预测作用的数据。
这促成了第一财经与阿里合作挖掘数据富矿,让数据产生的价值服务于社会。马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未来20年最难获得的资源是数据,数据的价值应该服务于整个社会。
现场,马云送给黎瑞刚一个去年在美国上市时曾送给纽交所的小淘宝玩偶,以及上市招股说明书。阿里的上市曾创造了一个资本奇迹,马云希望在与第一财经合作中看到另一个财经奇迹。